楼 盘
出 售
出 租
商 家
图 库
新 闻
加入收藏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仙居房产网手机版
  • 直 通 车 阳光·首府 竺梅和谐家园 广发房地产
首页 >精彩网文> 正文

秋高气爽 带你游仙居重走蟹坑岭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3-9-18点击: 人次

很多驴友都说过徒步蟹坑岭有种让人从怀古之幽情深处穿越千年时空,从晚唐诗人方干隐居仙居直至八世祖方斫兴建桐江书院;从理学家朱熹坐而论道直至状元王十朋前来求学;从“文公访道地,殿元受业家”的辉煌至蟹坑岭文化古道的兴衰;从鳖岩山龟蛇传说的虚无缥缈到关塘水库沧海桑田的真真切切;从方志道摩崖石刻的豪情诗句到千年古道的前朝碑记;从满怀对先人的崇敬之情进而孜孜探寻元朝摩崖诗文石刻的真相,皤滩板桥蟹坑岭古道让驴友们深深感受到仙居接受外来文化的启迪与对外辐射的过程……

近日,仙居驴友接到杭州有一支队伍想走蟹坑岭古道,线路从桐江书院开始徒步上山,经板桥水库及鳖岩山进入蟹坑岭古道寻访古碑及摩崖石刻,终点为石盟??攀岩基地。

桐江书院:不得不说的历史

小编是个偏爱历史典故的人,一看到有历史故事的地方就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所以桐江书院的历史在这里小编也要简单的说下。

从哪里说起呢?那就从桐江书院的前身———方氏义塾来了两个特殊人物说起吧。据仙居县志记载,公元1156年的时候,28岁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出仕台州郡,当时是带着儿子到皤滩巡视、说教的。温州乐清梅溪人王一朋得悉这一情况,从他老家只身徒步来跟朱熹学习,那年他46岁。由于路途遥远,走的都是山道,劳累过度,一天夜里,王一朋带病来到方氏义塾门口的一棵树下就不省人事了。当晚朱熹和方氏族长做了同样的梦:在义塾门口的大树下有带梅花点的青龙左十圈右十圈不停地转。天没亮,方氏族长就来找朱熹说这件事,两人都大感惊奇,急忙过去看,发现大树下躺着一人,病体虚弱,两人急忙抬进义塾内救治。那人醒来后,自称王一朋,来自温州,慕名来拜师求学。就这样,朱熹安排王一朋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不幸的是,半年后,朱熹的儿子因水土不服夭折了,方氏族人将他厚葬在义塾对面的鼎山上。

公元1157年,大奸臣秦桧死后,朱熹邀王一朋进京赶考,王一朋不负众望,得了进士第一,出任秘书。皇帝见他名单朋薄,在其名一字上加了一笔,从此世人皆知王十朋,他一生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从此后方氏义塾名声在外,来此求学说教者络绎不绝。这也大大激发了方氏后人的兴教之风,公元1165年,晚唐诗人方干第八代孙方斫举资在原方氏义塾的基础上兴建书院,因其祖上来自桐庐,故名“桐江书院”。书院建成于1173年,此后,桐江书院作为永安溪流域的文化代表,为仙居人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从这里走出了不少文人志士。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因倭寇侵袭一把大火烧了桐江书院,一直过了320年(清同治九年,即公元1870年),才由方干第32代孙方作梅等人开始重建,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样子。但好多文物在文革期间被毁遗失,只在湫山乡方宅村中留下朱熹52岁时(南宋淳熙九年,即公元1182年8月)重回皤滩,看到桐江书院和王十朋亲书的“江南道学世家”和“理学名家”两块牌匾,(王十朋已在1171年作古),想起当年在此教学生活的历程不禁感慨万千,面对书院前三座小山如鼎积翠的清幽环境,欣然题写的“鼎山堂”一匾。

哈哈,各位看官不好意思,小编一下子思绪沉入历史,就像潜艇入海了。现在该言归正传了。

蟹坑岭:百读不厌的山水精华

仙居山势南北对峙,群峰连绵,唯独中西部的韦羌山系独树一帜,与南北山势大相径庭。韦羌境内峭壁千仞,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神秘蝌蚪崖,巍巍天柱峰,向相而立,分别代表人文自然双绝,为仙居山水之精华,历朝历代无论高隐圣贤还是山野樵夫都百“读”不厌。

八点多钟,杭州和台州的两支队伍集合完毕,一行68人开始登上板桥水库大坝。蟹坑岭古道南通永嘉,北经桐江书院及皤滩古镇连接苍岭古道。从桐江书院往南走,过板桥水库,就踏上了蟹坑岭古道。古道由鹅卵石铺砌而成,是古时候的官道与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古道中间有凉亭,尚存清光绪年间的记事石碑,铭刻了当时每家每户铺设路面鹅卵石各户的包干长度。总数大约有二百多户,根据实力最多的一户为十丈,最少的为一丈。

驴行队伍中有两位大哥级人物身披宣传披风,上印:“雪花啤酒,古道探秘你所不知道的地方,都是值得一闯的天涯。别再让钢筋水泥的都市,压抑你的激情与活力。背起行囊在青山绿水之间,释放你的青春。在老树古道之中,聆听生命的回想”。

从板桥出发,大约行走了一个多小时,在蟹坑岭南麓中段,朝西的一悬崖上大约离涧水10米高,长2米、高1.5米的岩框上发现一处摩岩石刻。据光绪仙居县志载,蟹坑岭《摩岩诗》:“绿林锁雾气潜消,铁骑追风将独豪;端要摅忠期报捷,不须怀古事登高”。史载,诗出自元朝方志道,石刻由下叶村民间艺人叶纯完成(摩崖石刻并无跋文全文,现已深藏于棘刺之中)。

驴行:身体力行的心灵旅行

古道悠悠,风儿清清。

从仙居最古老的“学校”走起,从历史文化中追寻圣贤的足迹,从曾经繁荣的商业古道相约同行,从断壁残垣中感悟人生的真谛。驴行的乐趣就在于此。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途中,听说仙居龟蛇岩、菜刀岩、饭蒸岩,每块岩石都有美丽的传说,为仙乡大地带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凡有文化底蕴的景点,总有文人墨客的足迹。驴友们穿越的蟹坑岭古道,也不例外。摩崖石刻就是明证。突然,对刻字人倍加敬重。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凭着两只手,两只脚,一把凿子,一个锤子,就在绝壁上刻下了千年的风骚!厚重的历史文化将一直被人类传承。

古道两侧树木郁郁葱葱,虽然汗如雨下,大家一路很是兴奋,“蜗牛大哥”手挥柴刀在前开路,“33”记录下沿途的精彩瞬间,两位大侠很是辛苦。

中午时分,来到淡竹乡下叶村附近的韦羌溪进行溯溪而上,大家难得见到这样清澈的溪流,男子背着女子过河,所谓的“护花”过溪。君莫笑,户外一家人哪,这可是户外运动的共识。

来到牛鼻洞攀岩基地,让这些菜驴们瞧瞧仙居的攀岩基地。刚好“对焦骑士”和“日月星辰”在开线,还有来自金华的攀岩高手准备上岩壁,驴友们纷纷拿出照相机、手机拍个不停。

午饭吃的是仙居的浇头面。浇头面,是几百年来,仙居人招待客人的最好食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浇头面已经不再是仙居人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了。但,吃浇头面的那份情愫却绵延不绝。因为一路的行走,浇头面成了驴友们口中最美的食物。

其实,小编觉得户外活动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自然,自然会给你不一样的收获,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我们要敬畏大自然,不是征服,要征服的是你自己的心灵。

(编辑整理:仙居房产网

仙居房地产网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视频中心
Copyright © 2021 仙居房地产网·浙ICP备09022099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台州嘉豪传媒